并购与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在传统产业转型及新兴行业快速爆发的背景下,并购重组迅速升温发酵。
据IF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29日收盘,A股市场上共有219家上市公司处于停牌状态,主要涉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等待并购重组审核、预披露重大事项等原因。
而由上市公司主导、券商直投或是PE/VC参与的并购基金更是暗流涌动。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共有41家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以图提升行业整合并购能力,涉及规模超过300亿元。
上市公司对并购基金的热衷从中恒集团身上可见一斑。中恒集团拟成立10亿元并购基金的提案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后并没有放弃,于近日再发公告,拟将10亿元并购基金规模升级为20亿元。
330亿元并购基金
7月25日,中恒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关联方广西中恒实业有限公司以及第三方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联合设立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并购基金的目标规模为20亿元,收购或参股符合具备良好成长性的医药企业,通过产业整合与并购重组,为公司提供优质项目资源的选择和储备,该提案已获得董事会审议通过。
所谓并购基金是指专注于企业并购投资的基金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份或资产,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及运营;待企业经营改善之后,通过上市、转售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其所持股份或资产而实现退出。
有意思的是,此前5月16日,公司股东大会曾否决中恒集团与中恒实业、盛世景共同设立投资总额上限为10亿元的医药产业并购基金的议案。
为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为股东创造价值,公司有必要尽快丰富公司产品线。而通过利用外部专业资源和社会资金进行外延式并购,是医药企业丰富产品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之一。中恒集团在公告中对为何再次将并购基金案提上股东大会进行了解释。
中恒集团设立并购基金的初衷和背景只是当前上市公司及产业资本热衷并购重组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14年以来截至7月30日,A股市场共有41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成立并购基金,除去隆基机械、神州泰岳、ST成城等3家上市公司设立的并购基金规模没有提及,并购基金规模达到338亿元,其中教育、医药、科技、传媒成为此轮并购大潮的主推手。
对于企业来讲,在内生式增长遇到瓶颈从而走上外延式扩张时,并购重组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外延式扩张的重要路径。宝盈基金策略分析师朱建明表示,市场不要忽视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并购基金,并购基金等工具更可以放大上市公司和资本的利益。这两年并购基金特别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券商搞并购基金风起。从今年开始,上市公司和各种产业资本联合搞并购基金也风起云涌。
仔细分析各上市公司发布的并购基金框架发现,国内并购基金并没有走上国外成熟并购基金模式。并购基金找到项目后,与管理团队共同成立壳公司,利用过桥贷款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国内反而是走出了一条特色模式上市公司+PE,即上市公司联手PE成立并购基金的模式。统计发现,在41家公司成立的并购基金中,绝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PE模式。
在汹涌的并购浪潮中,一方面传统行业希望通过并购完成转型发展,而新兴行业公司也想通过并购迅速做大做强;另一方面,PE/ VC等基金具备选择公司和项目的资源及能力,但却面临投资项目退出困难。尽管IPO开闸,但能成功上市的公司却仍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PE模式悄然兴起。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指出。
破解重组股密码
许多大型企业都是在不断地并购、重组中发展壮大的,A股市场也在并购重组概念中走出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股行情。那么如何伏击并购重组股呢?
其实并购重组股都是有迹可循的。第一,先看这个行业有没有并购的需求。朱建明分析称,比如医疗器械行业,做针管类的企业,规模做到2亿元就很不错,所以要扩大规模就只能不断进行并购介入另一个领域。再比如医疗服务类的企业,建个医院或者开发新药,需要时间周期比较长,新进入者盈利周期太长,多数也是需要通过并购的方式介入。
统计已经公布涉足并购基金的41家上市公司发现,其中12家为医药企业,10家为传媒行业,超过总数的一半。此外也有一些传统行业诸如商贸零售、轻工纺织、农林牧渔等公司也试图通过并购基金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或在本行业寻求外延扩张的机会。
成立并购基金表明了上市公司转型或外延式扩张的意愿,且相关上市公司多数属于TMT、医药等新兴行业,传统行业也有可能通过并购获得转型发展的机遇。并且很多上市公司将并购与市值管理相结合,相关PE机构也往往在二级市场下注以获取双重收益。因此,潜伏已经公告成立并购基金的上市公司更易获得较好收益。荀玉根认为。
朱建明研究发现,很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前是有蛛丝马迹的。一般来讲在并购之前他们大股东或者关联方会有些动作,比如进行定增,要注意定增股补充流动资金类的上市公司。通常来说募集资金的用途只用来补充流动资金的,很有可能上市公司后续有并购动作,这类公司可以去关注。
朱建明还表示,股东方在二级市场对公司股票进行增持的也可以关注。
华夏时报 2014年08月01日